优秀传统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李思军、朱芙蓉、陶罗战、耿振、张桂霞
中国周易协会
摘要:开展国学知识竞赛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具有很多优势,这些优势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在家里,家人们可以组织国学知识大问答的游戏,通过问答游戏可以增进亲人们的感情,巩固国学知识;在课堂中,师生可以进行国学知识问答,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增加国学知识;在社区里,社区工作者可以开展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丰富居民们的精神生活。开展国学知识竞赛,为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国学;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文化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越来越模糊,而将国学应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之中,能使传统文化更加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以国学之雅重现传统文化之姿,延续传统文化亘古的生命力。国学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促传统文化欣欣向荣。
一、积累国学常识,夯实人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国学是一国所固有之学术,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经典史籍。国学经历了深厚的历史沉淀过程,在此过程中,国学不断发展,它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知识体系、文化传统和思维智慧。以学科分,国学可以分为哲学、史学、文学、音韵学等;以思维智慧分,国学可以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以内容分,国学可以分为考据之学、义礼之学、经世之学等。由此可见,国学的内容十分广泛。正因如此,我们应该每天积累一些国学常识,多搜集一些国学常识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国学文化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地了解。我们可以先从理解国学经典以及国学的写作手法开始。积累国学知识需要不断地阅读,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让人们构建自己的国学知识体系,长此以往,人们可以运用从国学经典中吸收的养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不断地积累国学常识,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国学素养,还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知识面,能够让我们获得启发。
国学经典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当人们仔细研究和领悟其中的奥义时,可以感受到古人眼界的开阔,此时阅读国学经典的意义已经超过积累常识了。除了需要不断地阅读国学经典,还需要去背诵一些国学的基本常识来积累知识,比如说,丝竹代表音乐,手足代表兄弟,桃李代表学生等等。这些基本的国学知识都可以慢慢积累,然后记忆背诵。在学懂国学知识之后将其普及,有利于提升人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夯实人们的传统文化根基,需要人们沉浸在学习国学的氛围之中,以国学为基础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通过学习书法、传统绘画、民族音乐、武术、戏曲、民族舞蹈等内容来提升人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故我们应通过解读国学经典来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积累国学常识来夯实人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开展国学知识竞赛,为传统文化提供发展环境
国学知识的范围比较广泛,内容比较丰富。为了能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记忆国学知识,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国学知识竞赛。开展国学知识竞赛有助于我们扩展知识面,有利于我们了解一些新的知识点,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提高这方面的文化素养。在竞赛过程中,参与者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加强自己对国学知识的认识,巩固国学常识,检验不足的地方。同时,开展国学知识竞赛,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在比赛后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学知识的学习当中。此外,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文化展览等形式,可以更好地延续国学,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开展国学知识竞赛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具有很多优势,这些优势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在家里,家人们可以组织国学知识大问答的游戏,通过问答游戏可以增进亲人们的感情,巩固国学知识;在课堂中,师生可以进行国学知识问答,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增加国学知识;在社区里,社区工作者可以开展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丰富居民们的精神生活。开展国学知识竞赛,为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
三、坚持和谐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传统文化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回归根本的教育,它关注人的道德、情感、激情的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成人、精神成人“成人”与“成才”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摆正了人生的方向,学习态度更加端正,自然也就有了好的成绩。至此,和谐教育的真谛开始逐渐显现,师生关系、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也更加和谐。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变得自信、积极、乐学,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越来越成为现实。目前,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已成为社会共识,但要达到“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目标,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还缺乏深层次的认识,部分教师有热情却力量不足,导致传统文化的学习形式多停留在口头上、字面上,学生学到的只是皮毛,文化观念的形成和文化行为的塑造很多时候要依靠学生个体的悟性与自觉。人的和谐发展是平度九中长久以来的追求,借助传统文化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诸多尝试中的一种。我们深知,这种尝试很难但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坚信,在未来国学文化的学习中一定会在学生的心灵里埋下一粒种子。在适当的时刻,这粒种子就会发芽,对学生一生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运用新的传播手段传承国学文化
第一,要开设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课,在原来的既定科目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国学文化的教学。通过国学文化的传播,例如举办以继承发扬优秀传统国学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设立与国学文化相关的文艺社团等,形成一个和谐的学校氛围和一个富含传统文化的良好校园生态系统。第二,可以通过创设文化环境,让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获得多元文化经验。充分发挥各地区图书馆、名人纪念馆、博物馆、自然景观、历史建筑等公共设施的公益性功能,利用影视、节日、活动等宣传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学教育格局。第三,要将国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举办国学文化的交流活动,通过新媒体让国学文化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城市文化之间的融合和渗透更加深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媒体已然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技术对国学文化分类宣传,有助于增强各国民众对中华国学文化的认识,不断提高国学文化的全球影响力;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设的三维场景可以使国学经典中所描述的画面还原,给用户带来了拟真化的环境体验。人们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与国学经典中的名人互动,由此深层次地理解国学文化,主动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
结论: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并非完美无缺,有精华,也有糟粕,中华优秀传统国学文化就是其中的精髓。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优秀的传统国学文化所积淀的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的力量源泉,成为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精神信念与追求。而且在新的时代里,中华传统文化依旧能够与时俱进,对当今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怡. 探究吟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 艺术科技, 2018, 31 (04): 9-10.
[2]谢颖.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是时代课题[N]. 人民政协报, 2017-07-31 (009).
[3]戴美玲, 王维生. 文化自信与中国当代书院的复兴[J]. 华夏文化, 2017, (02): 10-14.